平台严格禁止发布违法/不实/欺诈等垃圾信息,一经发现将永久封禁帐号,针对违法信息将保留相关证据配合公安机关调查!
孩子掌握一种魔法,可以把生活中的平凡角落变成趣味盎然的游乐场。
童年缺少玩耍的孩子,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。
李玫瑾教授说:
会玩的孩子往往未来更优秀,也更容易获得成功。
但是在现实生活中,多少孩子的一天,不是在学校课堂就是在家里的课桌,放松的时间少之又少。
几天前,四川有位孩子拨打110求助。
他哭着倾诉:妈妈只要看到他不学习,就动手打骂。
哪怕作业都完成了,也会逼着他看书学习,无时无刻都和学习捆绑。
他委屈、压抑、痛苦,终于崩溃大哭,找110求助,称“我再也不想看到我妈妈”。
被学习捆绑的孩子,没有喘息的空间,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。
综艺《亲爱的小课堂》里的孩子凯凯,才一年级就出现专注力不足、不合群等问题。
直到看到凯凯的生活日常才知道,他的课外活动全被挤满,没时间和小伙伴玩,也没机会和同龄人打交道。
短短一个暑假,妈妈布置了上半张卷子,多个兴趣班,并且以亲戚的家长来鼓励孩子学习进步。
像这样的孩子生活中有很多。
他们从早上七点上学,一直学到下午5点半,晚上又写作业到11点。
周六周日又被各种补习班,特长班占上,埋头苦学。
这种常年无休的高压学习氛围,哪个孩子能乐在其中?
经常听到网上有家长吐槽现在的孩子脆弱、玻璃心、打不得骂不得,稍不如意就抑郁,要死要活。
但是想一下,我们小时候,也没有这么多作业和考试,更不会每天被父母批评。
即使被责骂,我们也有时间出去玩,一玩起来就把烦恼抛之脑后了。
就像在知乎看到一个提问:
以前的孩子也挨打挨骂,为什么不会抑郁、自残?
几千条回答,可以概括为一句话:
过去的孩子虽然挨打挨骂,但是他们有很多情绪宣泄口,除了学习,还有洗衣、做饭、疯玩等等。
确实,孩子们的童年,需要用一些事情来展示蓬勃的生命力。
只有生命力旺盛的孩子,内心才阳光。
会玩的孩子,未来内心更强大。
那么,什么是一个幸福的童年呢?
我想正如汤加辉老师所说:
有足够的休息,保持健康的身体;
有丰富多彩的活动,自由奔跑、畅快运动、体验世间万物、或者只是发呆、放空;
这样的生活会让孩子每天都充满生命力,感受生活的乐趣。
但是现在的孩子生活太过单调:
哪怕“双减”过后,大部分孩子也是学校——家,两点一线。
娱乐方式也更加单调:手机、电脑,这些又被家长严防死守。
而且现在的家庭孩子也比过去少,家长更容易集中精神去教育。
双向夹击,孩子受到的伤害也更大:考试没考好,家长一批评就钻牛角尖;老玩手机,家长一批评就和父母吵架、闹的翻天覆地。
不是孩子非要闹,而是他们的世界很小,只有那么一点事情,就显得很重要。
但是会玩的孩子,则不一样。
他们有很多消遣、宣泄的方式,遇到再苦恼的事,也能轻松度过。
我朋友的儿子喜欢打羽毛球,用他的话说:没有打球解决不了的事,如果有,就多打会儿。
考试没考好,打球发泄,人就没事了;
父母批评,直接出门打球,回来后也就气消了;
和同学关系僵硬,一起打几场球,彼此就成了铁哥们。
他每天快乐又充实,有一颗强大的内心。
国际医学博士布朗用了40年时间,跟踪采访了5000人,结果发现:
小时候没有好好玩耍过的孩子,长大后更难适应新环境。
而那些自由奔跑的孩子,长大后无论是社交能力还是学习能力,都比较强。
他们不会把自己搞得紧张焦虑,或者陷入青春期的苦恼,不会动不动就钻牛角尖,更能适应生活。
所以,如果你的孩子爱玩、爱闹,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,就随他去吧!
孩子玩的痛快,人生才更加精彩。
每年高考成绩出来后,我们经常发现,那些成绩比较好的学霸,往往不是死读书的“书呆子”,相反都比较会玩。
2020年高考总分725分的湖北状元唐楚玥,她能弹琴、写书法、画画,运动会百米跑,还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。
2019年高考总分730分的广西状元杨晨煜,写得一手好字,还喜欢打篮球,在音乐方面也有一定的成就。
所以,千万别小看玩对孩子的重要性。
允许被自由玩耍的孩子,在培养创造性思维方面,是普通孩子的3倍;
在提出解决问题的多样性方面,经常玩的孩子得分更高。
汤加辉老师认为,玩耍可以训练孩子的应急能力,提升孩子的灵活性、创造性,遇到新环境时更具有竞争优势。
学习是一件高耗能的事,玩是一项高级的养脑方式。
当孩子学习学累了,可以带孩子下楼打打球、跑跑步,或者陪孩子下棋,聊天。
让孩子暂时远离紧绷的学习环境,稍作调整。
如李大钊先生所说:“学要学得踏实,玩要玩得痛快。”
劳逸结合,互相补益,才是科学之路。
一个好的教育者应该用50种教育方式去教育一个孩子,而不是用一个教育方式去教育50个孩子。
为什么我们父辈年轻的时候被打骂,却没有心理问题?